顯示具有 嬰幼兒吞嚥Pediatric dysphagia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嬰幼兒吞嚥Pediatric dysphagia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

腦性麻痺兒童之吞嚥障礙: Dysphagia in children with infantile cerebral palsy


Dysphagia in children with infantile cerebral palsy
Otapowicz D1Sobaniec WOkurowska-Zawada BArtemowicz BSendrowski KKułak WBoćkowski LKuzia-Śmigielska J
Advances in Medical SciencesVolume 55, Issue 2, 2010, Pages 222-227


目的:對於腦性麻痺之嬰幼兒,吞嚥問題是一顯著的問題,但少被探討。本研究的目的在於分析腦性麻痺嬰幼兒的吞嚥徵兆,包含口腔期及咽部期的吞嚥障礙與嚴重的運動言語障礙。我們也探究吞嚥障礙嚴重性與腦性麻痺的類型、智能發展和癲癇發生率的相關性。
方法:研究對象為67位腦性麻痺嬰幼兒,收集個案史、分析醫學和心理學的資料及吞嚥評估。
結果:在本研究中有41 (61%)的個案有吞嚥障礙的徵兆,多數轉介的原因為口腔期的吞嚥障礙,並伴隨輕至中度的運動言語障礙。有14位個案為口腔期及咽部期的吞嚥障礙,並伴隨嚴重的運動言語障礙。有兩位兒童為最嚴重的咽部期吞嚥障礙。研究顯示吞嚥障礙的嚴重度與ICP的類型、智能發展達顯著相關。
結論:超過50%的腦性麻痺嬰兒童有吞嚥障礙,其一系列的問題,包含口腔期及咽部期吞嚥障礙,主要受到腦性麻痺的類型和重度的智能受損的影響。這些障礙持續從嬰兒時期至幼兒期、青年期,而主要在口腔期的吞嚥能力會有所進步。但運動言語障礙仍是一直伴隨的症狀,尤其是在口腔期與咽部期有吞嚥障礙的個案特別嚴重。因此,針對ICP早期的評估與吞嚥功能的刺激應是其復健重要的一環。   
  
Abstract 

PURPOSE:Dysphagia is a significant health problem in children with infantile cerebral palsy (ICP), but not frequently discuss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study objective was to analyse dysphagia symptoms in children with a pyramidal form of ICP, including the oral and pharyngeal phases of deglutition and dysarthria severity. We searched for a correlation between dysphagia severity and ICP type, mental development and occurrence of epilepsy.
MATERIAL AND METHODS:A total of 67 children with a pyramidal form of infantile cerebral palsy were studied. Data were obtained based on case history elicited from the mothers, analysis of medical and psychological documentation, and logopaedic examination, including an examination of the action of swallowing.
RESULTS:Dysphagia symptoms were found in 41 (61%) studied children, most frequently referring only to the oral phase (25 children), with concomitant mild and moderate dysarthria. Oral and pharyngeal dysfunctions were observed in 14 children and coexisted with more pronounced dysarthria symptoms. The most severe disorders were mainly found in the pharyngeal phase in 2 children.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noted between the severity of dysphagia symptoms and the ICP type (p<0.044) and mental development (p<0.00002).
CONCLUSIONS:Swallowing dysfunctions occur in the majority of children (>50%) with ICP. More serious disorders involving the oral and pharyngeal phases mainly affect children with tetraplegia and profound mental impairment. These disorders continue from early infancy through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and improvement has been mainly observed when only the oral phase of swallowing is affected. These are always accompanied by dysarthria symptoms, which are especially severe when dysphagia involves the oral and pharyngeal phases. Early assessment and stimulation of the swallowing function should be a common element in the rehabilitation and care of children with ICP.


INTRODUCTION
正常的吸吮、吞嚥和咀嚼的發展,需要雙唇有適合的技巧以及頰肌和舌頭自主與非自主的動作控制與協調性。性麻痺的兒童,在所謂的正常吞嚥動作之相關肌群受到變化性的干擾,在舌頭,軟顎和喉部有異常的張力及動作、感覺異常,導致嗆咳、阻礙吞口水。
雙側上運動神經元受損並伴隨 pseudobulbar and bulbar syndrome的症狀,經常導致吞嚥異常。食物難以形成食團並阻礙液體和固體食物到達食道。而吞嚥動作可以 分成自主動作的口腔期和非自主動作的咽部期與食道期。
MATERIALS AND METHODS
研究共有67位個案腦性麻痺個案(with a pyramidal form of infantile cerebral palsy)年齡為3-17歲。
-腦性麻痺類型:diplegic 42%。 tetraplegic 37%。 hemiplegic 21%
-智能發展:normal 35% ; mental impairment 65% (18% mild, 27% moderate, 20% severe or profound)
與母親訪談了解腦性麻痺兒童早期的吞嚥問題,收集醫學診斷、心理評估資料,由語言治療師評估個案言語障礙及吞嚥障礙情形。

RESULTS

研究中有69%的照顧者表示腦性麻痺的孩子有吞嚥相關的問題,包含:吸吮不佳,咀嚼不佳,必須進食混合質地的食物,進食時間過長,無法操弄嘴巴裡的食物,食物從嘴巴掉出,堆積在舌頭下面,大量的口水流出。其中有18位兒童有嗆咳、咳嗽和嘔吐反射過強。
吞嚥評估顯示有41位有吞嚥問題:
其中25位兒童有口腔期吞嚥問題,在說話時有過多的口水,進食時間過長,雙唇和舌頭動作的功能受損。14位兒童,有較嚴重的吞嚥問題,主要在口腔期及咽部期,舌頭較平坦,臉部歪曲,吞嚥時有較大的聲音,流口水,難以咀嚼及移動食物,在吞嚥液體或固體時有時會嗆咳,在雙唇、舌頭和顎的動作有更嚴重的功能受損,口腔過度敏感,顎咽反射增加。另有2位是最嚴重的口咽期吞嚥障礙,難以進食液體和固體食物,吞嚥時雙唇張力高,嗆咳,有時液體流入鼻腔,經常發生吞嚥問題。
在所有於口腔期吞嚥障礙的個案,也伴隨輕度 (12 位)和中度 (13 位) dysarthria 。若是在咽部期有吞嚥問題其dysarthria則更嚴重。
統計資料分析:
(1)Icp的類型和吞嚥障礙的嚴重程度達顯著的相關
          tetraplegic:較多口咽期吞嚥障礙。
          diplegic :也有口咽期吞嚥障礙。
          hemiplegic :只有口腔期吞嚥障礙。
(2)吞嚥障礙的嚴重度與智能發展達顯著的相關: 
         多數有嚴重的吞嚥障礙問題的個案,同時也伴隨重度或極重度的智能障礙。
(3)吞嚥的嚴重度與癲癇無顯著相關。

DISCUSSION

吞嚥問題從早期到青少年期持續存在,即使是流口水的問題也是需要被重視的,在觀感上也是重要的。相關研究指出腦性麻痺者經常有餵食問題、言語問題及腸胃相關的問題。
許多本研究中家長報告顯示,兒童在口腔期的功能是有些進步,而這些兒童主要的吞嚥問題為雙唇和舌頭的動作控制不佳。而有咽部期吞嚥障礙之腦性麻痺者,仍多持續該問題,尤其在嚴重的個案身上(通常是tetraplegic 類型且有嚴重的障礙受損之CP)。

CONCLUSIONS


超過50%以上的腦性麻痺兒童會有吞嚥障礙的問題,發展的成熟並沒有因此而降低其吞嚥問題,這些問題很多仍從幼兒持續到青少年時期。較有改善的是在口腔期的吞嚥障礙情形。早期的吞嚥評估及介入應為腦性麻痺兒童的照護及復健的要素之一。

歡迎至FB-語言治療百寶箱,按讚、追蹤,以通知您更新資訊。

2017年5月13日 星期六

一般嬰幼兒餵食技巧 (feeding skill for normal child)













如何讓寶寶從喝奶到吃一般食物
寶寶一般來說4-6個月就可以練習吃副食品,
在開始吃副食品的初期..
也就是寶寶在進食固體食物前之用餐時間,
您可以做哪些事前的準備?
來幫助寶寶慢慢地接受及學習用新的進食方式
(:湯匙,杯子….而不是只用奶瓶!)

資料來源:

Feeding Infants & Toddlers Strategies for Safe, Stress-free Mealtimes. Jessica L. McCarthy MS CCC/SLP (2006)


孩子每次都只吃那幾樣他喜愛的食物嗎?
您擔心孩子的影養不均衡嗎?
那我們可以試試看以下的方法 
擴展孩子的飲食!


我們可以怎麼幫寶寶選擇合適的餐具?
讓寶寶能更容易地接受新的進食方式!
 

如果您不太清楚寶寶副食品準備
可以參考另一篇已整理的資料嬰幼兒副食品添加原則 "


歡迎至FB-語言治療百寶箱,按讚、追蹤,以通知您更新資訊。

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

早產兒及嬰幼兒餵食相關資訊(整理自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在搜尋及整理嬰幼兒吞嚥相關資料的過程中
已提供許多嬰幼兒在各層面照護上的相關資訊
其中也有整理了許多與我們語言治療師在介入某些嬰幼兒之吞嚥問題時 
可能會運用到的資訊...

以下所有的資料來源均整理自該網站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孕產婦關懷網站)
已從中篩選出跟語言治療臨床上有相關文章標題及內容重點
有需要的人 可再透過連結至原文內容! 

*若您是照顧者或是家長, 須注意的是,文章內容為通則,
  若您的孩子有吞嚥異常的問題,
  請依照醫師或語言治療的建議執行

 ◎早產兒照護:

    -相較於一般嬰幼兒,早產兒更容易有 嘔吐、便秘、腸胃道感染及胃食道回流等問題
    -胃食道回流通常是暫時性的,當食道下括約肌的張力開始增加,約六個月後逐漸好轉
   -但有些嚴重的情況則需給予處置.


  -副食品的添加是以矯正年齡來計算,約在四~六個月時開始添加。
  -嬰兒六個月大左右, 神經及腸胃道的發展開始適合嘗試他種食物及餵食方式。
  -其餘有關副食品的給予與一般嬰幼兒開始進食副食品的原則是一樣。

     
-寶寶為何會嗆奶?*
  *喝奶姿勢不佳(如:躺著喝奶)。
  *食道賁門括約肌不成熟,導致胃食道逆流
  *奶嘴孔洞太大,吞嚥不及。
  *先天吸吮能力不佳
  *呼吸道感染,吞嚥不順
 -如何預防嗆奶?
  *可將奶瓶倒放,看是否奶水滴下來的速度為每秒一滴,若呈一直線,則代表奶洞太大,容易嗆奶
  *餵食時,應讓寶寶適時休息,並隨時觀察寶寶口鼻周圍及臉部是否有發紺情形,若有發紺的現象,應立即停止餵奶,切記勿平躺餵奶。(寶寶上半身成45度為較佳的姿勢
  *餵完奶後,將嬰兒直立地抱著5~10分鐘;如有吸入氣體的話,較容易自動排出
        *不管有無打嗝,都應墊高嬰兒的頭部,右側臥30分鐘,以預防溢奶時引起的嗆奶。

 -一般嗆奶的處理 (若是有吞嚥異常的嬰幼兒請醫師及語言治療師的建議執行!)
      *停止餵食,並將頭側一邊,讓奶水流出以乾淨手巾擦拭或使用吸球,將口鼻內的奶水
      清除乾淨。
      *一般嗆奶,只需移除口中奶水,並輕拍背部至呼吸平順,膚色紅潤即可繼續餵奶,或
      休息一下再繼續。

1、呼吸暫停
1)大部分早產兒出院時,不會有呼吸暫停的情形,只有少部分早產兒仍偶會呼吸暫停、心跳減慢、臉色發白、發紺的情形。有需要時,在出院前醫護人員會建議早產兒的父母租用血氧濃度監視器。
2)餵奶當中若發現寶寶臉色發白、變青時,應立即停止餵奶,將寶寶的臉側向一邊,避免吐奶或嗆奶,再輕拍寶寶背部,等呼吸恢復、臉色紅潤後,再繼續餵。若情況嚴重或短時間內無法回復,則需立即就醫,或家中原備有氧氣者,此時需給孩子吸些氧氣。

2、慢性肺疾
造成早產兒慢性肺疾病最常見的原因是支氣管與肺的發育障礙,此外,反覆吸入性肺炎、肺部感染和先天肺部發育不良等,也是造成慢性肺疾病的原因。呼吸融合細胞病毒(RSV)是引起嬰幼兒細支氣管炎及肺炎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以下的高危險群,包括: 出生體重小於1000公克(或是出生周數小於28)的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全(早產兒慢性肺疾病、罹患先天性心臟病或是有先天性免疫不全者。)

0-6個月寶寶的照護

  -1歲以下寶寶的腎功能發育尚未完全,無法排出過多的水份。水份積聚在血液中,導致
   血中納離子濃度被稀釋,造成低血鈉,引起水中毒,進而影響腦部活動,這也是為什麼
   1歲以下的寶寶不需特別喝水

  -不論是透過母乳或是配方奶,只要一日總奶量攝取足夠,就可以獲得足夠的水份,所以
    不需要額外補充開水。
  -當嬰兒開始添加副食品時,才需要考慮讓嬰兒喝水,寶寶開始接觸副食品後,一天當中
    的總奶量相對會減少,此時就需要另外給予水分,而水分攝取的來源變得多元化,有些
    寶寶開始長乳牙,也可以在進食後或是兩餐的中間補充少量的開水,幫寶寶清潔口腔,
    有助牙齒健康。

   
  -哺餵配方奶的奶量計算原則:總奶量大約是每公斤每天150 ± 30 cc,總奶量 ÷ 每日哺
    餵數=每次餵奶量。
  -但是,每個嬰兒體質不同,吃得多少也不一定,原則上生長發育及活力正常即可。


   -寶寶出生後4個月(校正年齡)內不建議添加副食品,純母乳哺育到6個月後必須添加副 
     食品,不然會有營養不良危機

     ※添加副食品的訣竅
    -每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由少量(1-2湯匙)開始,逐漸增加,觀察4-7
    -單一穀類開始,再依序添加蔬菜類、水果類、肉類,建議由口味淡的食物開始
    -選擇強化鐵質的嬰兒專用米精而非市售米麩,米精應以水或奶調成糊狀餵食
    -選在寶寶較餓的時候餵食(例如吃奶前1小時)較易成功
    -餵食時應抱起寶寶,面對面餵食
           -寶寶僅露出皺眉和嫌惡的表情,並未明顯推拒時,可能只是不習慣新食物,應多嘗試 
               幾次。但如果寶寶明顯拒絕請不要強迫進食
           -餵食時的氣氛應保持輕鬆愉快,如果吃飽了就應該停止,不要強迫寶寶將準備的食物全部吃完。



歡迎至FB-語言治療百寶箱,按讚、追蹤,以通知您更新資訊。

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

嬰幼兒正常進食技巧之發展( Normal development of feeding skill)

嬰幼兒在進食技巧的發展有其順序性
書中提及有六個發展層面與嬰幼兒吞嚥的發展的歷程
以下為重點整理摘要 
並將發展的里程整理成圖表
為方便閱讀 以發展時間軸及顏色區分各年齡組
也包含原始反射動作的通常的起始與消失階段


the source from: 











2017年4月3日 星期一

嬰幼兒吞嚥障礙-治療 (Pediatric Dysphagia: Treatment)





嬰幼兒如果有吞嚥障礙,可以尋求語言治療師的協助
有些孩子透過語言治療師的協助得以安全的進食
但有些孩子介入的目標可能並不是由口進食
而是提升他的生活品質. 介入的目標視孩子吞嚥障礙的嚴重度而決定!
以下說明嬰幼兒吞嚥介入之方法:

資料整理自ASHA的網站內容 

嬰幼兒吞嚥障礙之介入餵食和吞嚥的主要目標:
˙能安全地給予足夠的營養及水分
˙與家人合作給予孩子適合的飲食
˙減少肺部併發症的危險
˙給予最大的生活品質
˙選擇最佳的餵食方式和技巧
˙盡可能達到符合年齡應有的進食環境與方式
˙給予正向的餵食或口腔經驗預防未來有餵食問題
˙盡可能的幫助孩子能有效且安全的進食(吃和喝)

透過治療解決口腔動作功能、姿勢、座位、肌肉張力及感覺動作等問題,但治療的選擇須依據孩子的年齡、認知和身體狀況、特定的吞嚥和餵食問題而定。而介入方法: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Postural/Positioning Techniques
Diet Modification
Equipment/Utensils
Biofeedback
Maneuvers
Oral-Motor Treatments
Pacing and Feeding Strategies
Prosthetics/Appliances
Sensory Stimulation
Tube Feeding
  

以下分別介紹各種嬰幼兒吞嚥介入方法:











  *NUK brush:












*管灌飲食相關資料
  Source from:
   1.Feeding Tube Awareness  Foundation  (有詳細解釋各種管灌的方式及適用情形)


◎管灌灌食可經由下列不同管道給予:
  ˙nasogastric (NG)鼻胃管由鼻孔經食道至胃部
  ˙nasoduodenal (ND)鼻十二指腸:由鼻孔經食道、胃至十二指腸。
  ˙nasojejunal (NJ) 鼻空腸管
  ˙食道胃管以外科手術將管子由食道插入胃部。
  ˙ Gastrostomy胃造廔:以外科手術將管子直接插入胃部。
        PEG specifically describes a long G-tube placed by endoscopy, and stands fo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經皮胃造廔)
 ˙Gastro-Jejunal (GJ) TubesG-tube 一樣置入胃,但較細長一端的管子則是進入小腸的空腸部分  
  ˙Jejunostomy空腸造廔:以外科手術將管子直接插入小腸。

◎非腸胃道營養
 ˙週邊靜脈營養法(PPN)

 ˙中央靜脈營養法(TPN)


歡迎至FB-語言治療百寶箱,按讚、追蹤,以通知您更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