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搜尋及整理嬰幼兒吞嚥相關資料的過程中
已提供許多嬰幼兒在各層面照護上的相關資訊
其中也有整理了許多與我們語言治療師在介入某些嬰幼兒之吞嚥問題時
可能會運用到的資訊...
以下所有的資料來源均整理自該網站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孕產婦關懷網站)
已從中篩選出跟語言治療臨床上有相關文章標題及內容重點
有需要的人 可再透過連結至原文內容!
*若您是照顧者或是家長, 須注意的是,文章內容為通則,
若您的孩子有吞嚥異常的問題,
請依照醫師或語言治療的建議執行
◎早產兒照護:
-相較於一般嬰幼兒,早產兒更容易有 嘔吐、便秘、腸胃道感染及胃食道回流等問題
-胃食道回流通常是暫時性的,當食道下括約肌的張力開始增加,約六個月後逐漸好轉
-但有些嚴重的情況則需給予處置.
-副食品的添加是以矯正年齡來計算,約在四~六個月時開始添加。
-嬰兒六個月大左右, 神經及腸胃道的發展開始適合嘗試他種食物及餵食方式。
-其餘有關副食品的給予與一般嬰幼兒開始進食副食品的原則是一樣。
-寶寶為何會嗆奶?*
*喝奶姿勢不佳(如:躺著喝奶)。
*食道賁門括約肌不成熟,導致胃食道逆流。
*奶嘴孔洞太大,吞嚥不及。
*先天吸吮能力不佳
*呼吸道感染,吞嚥不順。
-如何預防嗆奶?
*可將奶瓶倒放,看是否奶水滴下來的速度為每秒一滴,若呈一直線,則代表奶洞太大,容易嗆奶。
*餵食時,應讓寶寶適時休息,並隨時觀察寶寶口鼻周圍及臉部是否有發紺情形,若有發紺的現象,應立即停止餵奶,切記勿平躺餵奶。(寶寶上半身成45度為較佳的姿勢)
*餵完奶後,將嬰兒直立地抱著5~10分鐘;如有吸入氣體的話,較容易自動排出。
*不管有無打嗝,都應墊高嬰兒的頭部,右側臥30分鐘,以預防溢奶時引起的嗆奶。
-一般嗆奶的處理 (若是有吞嚥異常的嬰幼兒請醫師及語言治療師的建議執行!)
*停止餵食,並將頭側一邊,讓奶水流出以乾淨手巾擦拭或使用吸球,將口鼻內的奶水
清除乾淨。
*一般嗆奶,只需移除口中奶水,並輕拍背部至呼吸平順,膚色紅潤即可繼續餵奶,或
休息一下再繼續。
1、呼吸暫停
(1)大部分早產兒出院時,不會有呼吸暫停的情形,只有少部分早產兒仍偶會呼吸暫停、心跳減慢、臉色發白、發紺的情形。有需要時,在出院前醫護人員會建議早產兒的父母租用血氧濃度監視器。
(2)餵奶當中若發現寶寶臉色發白、變青時,應立即停止餵奶,將寶寶的臉側向一邊,避免吐奶或嗆奶,再輕拍寶寶背部,等呼吸恢復、臉色紅潤後,再繼續餵。若情況嚴重或短時間內無法回復,則需立即就醫,或家中原備有氧氣者,此時需給孩子吸些氧氣。
2、慢性肺疾病
造成早產兒慢性肺疾病最常見的原因是支氣管與肺的發育障礙,此外,反覆吸入性肺炎、肺部感染和先天肺部發育不良等,也是造成慢性肺疾病的原因。呼吸融合細胞病毒(RSV)是引起嬰幼兒細支氣管炎及肺炎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以下的高危險群,包括: 出生體重小於1000公克(或是出生周數小於28周)的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全(早產兒慢性肺疾病、罹患先天性心臟病或是有先天性免疫不全者。)
◎0-6個月寶寶的照護
-1歲以下寶寶的腎功能發育尚未完全,無法排出過多的水份。水份積聚在血液中,導致
血中納離子濃度被稀釋,造成低血鈉,引起水中毒,進而影響腦部活動,這也是為什麼
1歲以下的寶寶不需特別喝水。
-不論是透過母乳或是配方奶,只要一日總奶量攝取足夠,就可以獲得足夠的水份,所以
不需要額外補充開水。
-當嬰兒開始添加副食品時,才需要考慮讓嬰兒喝水,寶寶開始接觸副食品後,一天當中
的總奶量相對會減少,此時就需要另外給予水分,而水分攝取的來源變得多元化,有些
寶寶開始長乳牙,也可以在進食後或是兩餐的中間補充少量的開水,幫寶寶清潔口腔,
有助牙齒健康。
-哺餵配方奶的奶量計算原則:總奶量大約是每公斤每天150 ± 30 cc,總奶量 ÷ 每日哺
餵數=每次餵奶量。
-但是,每個嬰兒體質不同,吃得多少也不一定,原則上生長發育及活力正常即可。
-寶寶出生後4個月(校正年齡)內不建議添加副食品,純母乳哺育到6個月後必須添加副
食品,不然會有營養不良危機。
※添加副食品的訣竅※
-每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由少量(1-2湯匙)開始,逐漸增加,觀察4-7天
-單一穀類開始,再依序添加蔬菜類、水果類、肉類,建議由口味淡的食物開始。
-選擇強化鐵質的嬰兒專用米精而非市售米麩,米精應以水或奶調成糊狀餵食。
-選在寶寶較餓的時候餵食(例如吃奶前1小時)較易成功。
-餵食時應抱起寶寶,面對面餵食。
-寶寶僅露出皺眉和嫌惡的表情,並未明顯推拒時,可能只是不習慣新食物,應多嘗試
幾次。但如果寶寶明顯拒絕,請不要強迫進食
-餵食時的氣氛應保持輕鬆愉快,如果吃飽了就應該停止,不要強迫寶寶將準備的食物全部吃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