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自閉症類群障礙ASD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自閉症類群障礙ASD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月27日 星期六

穩步 慢行 (如何教導自閉光譜障礙(ASD)兒童? )




<簡介>  資料來源: 博客來網路書局

每一位自閉症孩子都能學習溝通、改善與人的互動、提升遊戲技巧。

    本書以「丹佛早療模式」的突破性成果為基礎,將學習納入每天的日常活動,尤其是融入遊戲中,幫助自閉症孩子自然學習。
    作者有信心,本書將協助你成為更有效能的家長、玩伴和孩子的第一位老師。

 
  自閉症孩子和一般孩子一樣,每分鐘都可以學習:無論是遊戲、洗澡、用餐──真的就是你與孩子共處的任何時間──都能協助孩子溝通和學習。
 
  穩步慢行才能成為最後的贏家:跟隨孩子的興趣,耐心地一步一步慢慢來,安排好玩、有趣的活動,本書介紹的方法將提供家長和孩子愉快的教養經驗。
 
  不需額外投入更多時間:父母(以及所有照顧者)以日常生活既有的互動為基礎繼續努力,以安適和自然的方式來實踐,不需要特別的設備,也不需規劃特別的「教學」時間。
 
  不論「外在」的治療多麼密集,最能夠提供最多語言學習機會的還是家長:家長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有強烈的動機想要幫助孩子,本書提供的工具幫助親子持續教學相長,家長將體驗到看著孩子逐步學會新技能的喜悅。
 
  家長在孩子身上運用介入策略,能夠做得和受過訓練的治療師一樣好:研究顯示,家長可強化自閉症幼兒的學習、遊戲、溝通、社交能力,改善行為問題,自己也比較快樂並減輕壓


2017年8月19日 星期六

什麼是自閉症類群障礙? (What is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



什麼是自閉症(Autism)?
聽到這個詞 
一般人都會想說 就是自己一個人、不理人、不說話
對於自閉症您了解多少呢?

自閉症者在社交互動上有困難且會有固著的行為
通常對於環境刺激的感覺與一般人不同
(影片中的女孩所聽到的環境中聲音是如此的吵雜.所承受的刺激是如此的大)

以下整理DSM-5 相關資料 
說明自閉症類群障礙(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的症狀 

目前在DSM-5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第五版)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 (譯為 自閉症光譜 自閉症類群障礙)
統稱過去在DSM-4中所定義的
自閉症(autism) ,亞斯伯格(Asperger syndrome, AS),
其他未註明的廣泛性發展障礙(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PDD)
以及 兒童期崩解障礙 (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
DSM-5中的ASD是基於行為以定義的症候群,
使用spectrum(光譜)這個詞, 同時也顯示了該群體中個體的異質性


自閉症類群障礙包含兩個層面的特徵
()在多個情境中持續有社交溝通及社交活動的缺陷
1.社會情緒性情緒相互性缺陷
   異常的社交方式和缺乏一來一往的對話輪替,到少有興趣、情緒上的分享,或是難以  
   開啟或回應社交互動

2. 社交互動中非語言溝通行為缺陷
   難以整合語言和非語言溝通,到少有眼神接觸和肢體語言,較不理解和使用手勢,甚
  至全面性缺乏面部表情和非語言溝通。

3. 發展、維繫及了解關係的缺陷
    難以依據社交情境而調整行為,到難以分享想像性遊戲或交朋友, 對同儕缺乏興

() 侷限、重複性的行為、興趣或活動(在以下特徵至少出現兩個)
1.刻板或重複的動作(包含使用物品或聲音)   
   如:簡單刻板的動作、把玩具排成一直線或翻轉物品, 鸚鵡式仿說(模仿人講話,但不
          具溝通意義)特定的短語。

2.堅持一致,缺乏彈性,喜歡固定的常規,儀式化的模式、口語、非口語行為。 
    如:對於小改變極度地難以接受,難以轉換、僵化的思考模式、制式的打招呼、每天都
   需要相同的路線或是吃相同的食物。

3.有限及固定的興趣,過度聚焦在某事物上 
    如:對於事物過度強烈不尋常的依附、關注、或堅持的興趣。(非常著迷數字、玩具車
    的輪子..

4.對感覺刺激有過度的敏感或鈍感,對於環境中的某些感覺刺激特別有興趣。   
   如:對於疼痛或溫度明顯無感、對特定的材質或聲音排斥、對物體會過度聞或觸摸,
           對於光線或是動作等視覺刺激過度的著迷

() 症狀必須出現在早期發展階段
      在社交需求超過其能力所及之前,或是經過後來的學習策略而掩蓋其特徵,
      因此可能並不會完全顯現出來這些症狀

() 症狀導致在社交、工作或其他重要領域功能上有顯著的影

() 這些障礙並不是因為智能受損或是全面性發展遲緩所造成的
  而智能受損與自閉症類群障礙經常會共存


自閉症類群障礙依需要協助的程度分類其嚴重度,社交溝通侷限重複性行為的程度而定。
(Severity levels for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ß------------------------------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 自閉症類群障礙------------------------------------------à

Severity level/嚴重度
Level 1
Requiring support
(需要協)
Level 2
Requiring substantial support
(需要大量的協)
Level 3
Requiring very substantial support
(需要非常大量的協)
Social communication/社交溝通
-在無支持情況下,可注意到社交溝通技巧缺損


-開啟社交互動有困難
-社交互動時有不適切的回應
-對於社交互動似乎缺乏興趣
:可說流暢句子並進行溝通.
     但與人溝通常會失敗
-明顯的口語和非口語社交溝通技巧的缺損,即使在有支持的環境中.仍顯社困難

-有限的開啟社交互動
-社交互動少不適切回應

如:可說簡單句,互動僅限於狹隘的特殊興趣上.會有奇怪的非語言溝通.
-嚴重的口語及非口語的溝通技巧的缺損,導致功能嚴重受損


-非常有限的開啟社交互動或
-非常有限的回應他人

如:有限的口語且少開啟互動,使用異常的方式表示需求,只能回應非常直接的社交方式。
Restricted, repetitive behaviors /侷限重複性行為
-固著行為
 一或多情境中明顯干擾其功能

-對於活動間的轉換感到困難

-組織,規劃問題會妨礙其獨立性
-固著行為,難以改變常出現
  干擾不同情境中的功能

-對於轉移其注意的焦點或
 動作感到困擾
-固著行為,顯著非常難改變
 干擾所有領域的功能

-對於轉移其注意的焦點或
  動作感到極大的困擾


























資料來源:
1.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第五版).  

2. 丘彥南,賴孟泉,徐如維,劉弘仁2011台灣精神醫學會 DSM 5診斷標準的改變 :
    第一部分

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

兒童人際發展活動手冊:以遊戲帶動亞斯伯格症、自閉症、PDD及NLD孩童的社交與情緒成長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 with Young Children





內容簡介----- (節錄書本試讀內容)
     友誼需要技巧灌溉,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大挑戰,對於人際關係技巧拙劣的自閉症患者或亞斯伯格症、廣泛性發展障礙(PDD)、非語言學習障礙(NLD)患者更是如此。
「人際發展介入治療」(RDI)是針對自閉症在社交技巧上的缺陷,特別為父母與臨床治療師所設計的課程。RDI融入多種的治療技巧,有系統地引導患童發展人際關係技巧,目前RDI已成為治療自閉症與亞斯伯格症等最佳選擇之一。
本書是RDI創始人葛斯丁博士,特別為二至八歲的孩童所設計的活動課程,以一系列的遊戲活動,帶領他們發展社交與情緒成長。本書分為新手、學徒、挑戰者三級,以及專心、參照能力、調控能力、協調合作等十二階段,詳列執行重點與步驟,能讓二至八歲孩子的行為更生動自然,並且在提升社交技巧後,交到懂得欣賞他的朋友。

系統性的課程參與學習,教練與學員都能經由語言和非語言的溝通過程,逐漸建立真正的友誼,創造出屬於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社交智能和人際感受。非常適合患童的父母、老師、治療師、 社工人員,以及特教專業工作人員使用。
--------------------------------------------------------------------------------------------------------------------------
以下整理書中提及RDI各層級的方向,
並針對第一層級中初期的活動的重點摘要,
對於ASD兒童來說協助建立溝通的第一步是最重要的!!
而後面的層級著重在ASD兒童與同儕間互動的建立方法,
書中在各個層級提供許多詳細的活動範例及說明,
臨床上可參考其概念,再延伸發展適合孩子的活動內容

RDI核心概念 友誼是一種人際關係  ”
包含十個領域:
     (1) 享受樂趣
    (2) 參照他人(初期涉及利用社交同伴的即時情緒反應,作為自己下一步行動的基礎)
    (3) 雙向互動(互動的雙方是互相遷就的)
    (4) 重修舊好(對朋友有適切的期待)
    (5) 共同創作(有自己一套的方法來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想法)
    (6) 團體意識 (將自己視為團體中一個重要環節)
    (7) 社交記憶
    (8) 維持友誼
    (9) 同夥結盟
  (10)接納關懷

*人際關係是相關的
*行為不是正確或錯誤, 而是對個人造成有什麼影響
*人際關係中參與者需要學習如何掌控中斷的發生並能迅速補救

人際發展介入: RDI共分成六級  (本書為1~3)
 1.新手:
    讓孩子學習將注意力中心放在成人上 並發展社會參照的技巧
 2.學徒:
    讓孩子知道分攤調控和溝通修復的責任. 享受變化和快速變遷. 開始把學生配對學習
 3.挑戰者:
讓孩童體會即興及共同創作的樂趣. 體驗到團體意識  需要團體才能完成的事 練習在小團體中的人際關係發展技巧

 4.旅行者:
   人際關係的動心將轉移到對於適切的洞察力以及主觀經驗
 5.探險家:
   重心轉移在內心世界:意見.興趣.信念.情感反應... ,
   團隊分享彼此的內心世界
 6.夥伴:
   重新檢驗他們與家人的人際關係,尋求更成熟的友誼關係
   (4~6級的內容 "青少年與成人的人際發展介入"一書)

人際關係教練訣竅:
-著重能力
  讓孩子獲得樂趣還有勝任感。

-確保孩子的焦點
  讓孩子注意到他人的情緒及豐富的非語言訊息。

-保持簡單
  環境簡單、學習目標簡單。
  一次一種技巧有系統性的發展其能力。

-為人際發展介入創造空間
  包含生理和心理的空間並有實驗的空間以練習、調整修改活動。
  不要塞滿孩子需要快樂的學習空間。

-確認教導的技巧有意義

-朝自我效能前進
 最好能跟步調相同,需求相同的的孩童一起學習。
 孩子學習互相要求、彼此調整自己並給予共同完成的經驗。

 第一級:新手
◎核心概念:
  -引導孩子參與活動,找到孩子的焦點。
  -提供有趣簡單明瞭的語言非語言刺激。
  -觀察孩子調整活動。
  -建立孩子是享受與人分享的樂趣而不是獲得工具。

第一階段:專心
-讓孩子的注意力在引導者的身上。
-降低孩子對於提示或協助的需要。
-提供樂趣以增加孩子想跟你互動的動機。
-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參照點, 而不是只是要求。
 (簡言之 不要讓孩子只將你視為工具人!!”)

活動(1)我的話很重要
說明發展溝通的專注力,教導孩童重視你說的話。互動者可以放慢說話速度,平衡雙方活動的次數。製造並引導孩子注意,也可以加上超語言的訊息。

活動(2)我失去聲音了
說明:發展對臉部表情的專注力-增加非語言訊息溝通重要性。互動過程中以非語言訊息為溝通的媒介,減少聲音的使用。

活動(3)突如其來的聲音、預料之外的舉動
說明:對說話者保持注意力、活動時將注意力的焦點保持在同伴身上。使用在注意力在互動者過短的孩子身上,可能原因是對人失去興趣、或是被其他事物吸引。想盡辦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但不要讓孩子感到可怕或是受到威脅。打破原來的互動習慣創作新鮮。

活動(4)頌唱
說明:加強語言發展、把語言當作創造性媒介、利用語言來加強刺激感和樂趣、透過語言的幫忙,可以將行動綁在一起。形成有意義的單位,讓孩子察覺活動的連貫性和組織。用唱的說出簡單的語言訊息,吸引孩子並透過非語言訊息邀請孩子加入。

活動(5)出乎意料的稱號
說明:利用新奇分享幽默、假裝的技巧、靈活思考力。如:把鞋子假裝成帽子。

活動(6)雙教練法
說明:迅速轉移目光、享受與社交同伴的新行為、期待帶來興奮感的行動。你要成為孩子最有趣的事物,讓孩子能主動轉換注意力在有趣的事物上。如:孩子看左邊時,右邊出現有趣的事。等孩子注意右邊後,再讓左邊出現有趣的事,等待孩子去注意左邊,如此交替。

活動(7)隧道遊戲
說明:增加視覺參照力、增強情緒協調。讓孩子去找看到又消失的事物,孩子在遊戲過程中強化情緒反應的回饋。
     
活動(8)攀爬遊戲
說明:增加興奮感和歡笑、提升察覺能力。

活動(9)情感分享
說明:注意語言和非語言溝通、對臉部表情做回應、變換身體姿勢和目光,以分享情感。引導孩子看看引導者,然後玩頭碰頭的遊戲,在這過程中孩子是開心的。
     
活動(10)看到我看不到我
說明:預期社交同伴的下一個行動、溝通讓刺激活動持續、轉移身體的姿勢和目光以便專注在新奇事物、主動開始非語言的情緒分享。如:可以與孩子面對面、用手或是用毛巾玩躲貓貓遊戲

活動(11)擺盪飛翔
說明:讓孩子的目光在人與人之間移動、溝通以持續進行刺激活動
       
活動 (12)戴面具脫面具
說明:增加刺激感、發展參照能力

活動(13)增加孩子的視覺參照力,以求得刺激感的強化。

活動(14)快速行動
說明享受快速社交行動、參照同伴以獲得共享刺激的樂趣、迅速將注意力由物體轉移到社交同伴上。

活動(15)鱷魚拔牙遊戲
說明參照成人以獲得安全穩定感、參照以獲得再次的保證。大人可以先示範一開始假裝害怕,真的咬著時大笑,讓孩子透過你知道這是安全的遊戲。

活動(16)快速增進視覺參照能力、參與高度激發性的互動
說明將活動以有意義的方式串連在一起。也就是將不同的小遊戲串在一起。
      
活動(17)簡單的參與遊戲
說明在適當時機扮演簡單的角色、將目光由物體到人、期待社交同伴的行動、溝通讓活動繼續。
   

第二階段:參照能力
◎核心概念:
讓孩子知道你可以幫助他們認識這個世界,他們知道只要注視你的一舉一動,就可以帶著他們找到新的刺激並避開危險。

活動範例: 鬼鬼祟祟的同伴
說明:仔細監控社交同伴的動向、發展對環境中更強烈的社交意識
         與警覺心。
  

活動範例: 偷襲鬼
說明讓孩子全神貫注在活動時能夠監控社交活動、注意力的迅速轉移、提高警覺心。

第三階段:調控能力

第四階段:協調合作

第二級: 學徒
第五階段:變化
第六階段:轉化
第七階段:同步化
第八階段:雙人遊戲

第三級: 挑戰者
第九階段:協力合作
第十階段:共同創作
第十一階段:即興創作
第十二階段:同夥


補充資料
what is RDI? (resource from: AUTISM SPEAKS)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 (RDI) is a family-based, behavioral treatment designed to address autism’s core symptoms. 

RDI's six objectives:
         
   Emotional referencing: The ability to learn from the emotional and subjective experiences of others 
   Social coordination: The ability to observe and control behavior to successfully participate in social relationships 
   Declarative language: Th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to express curiosity, invite interactions, share perceptions and feelings and coordinate with others 

   Flexible thinking: The ability to adapt and alter plans as circumstances change 

   Relatio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 ability to put things into context and solve problems that lack clear cut solutions 

   Foresight and hindsight: The ability to anticipate future possibilities based on past experiences